不苟
分类:论·不苟论 浏览量:
一曰:贤者之事也,虽贵不苟为,虽听不自阿,必中理然后动,必当义然后举。此忠臣之行也,贤主之所说,而不肖主之所不说。非恶其声也。人主虽不肖,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,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。异,故其功名祸福亦异。异,故子胥见说于阖闾,而恶乎夫差;比干生而恶于商,死而见说乎周。
武王至殷郊,系堕。五人御于前,莫肯之为,曰:“吾所以事君者,非系也。”武王左释白羽,右释黄钺,勉而自为系。孔子闻之曰:“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,不肖主之所弗安也。”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,天下有不胜千乘者。
秦缪公见戎由余,说而欲留之,由余不肯。缪公以告蹇叔。蹇叔曰:“君以告内史廖。”内史廖对曰:“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,君不若遗之。”缪公以女乐二八与良宰遗之[。戎王喜,迷惑大乱,饮酒昼夜不休。由余骤谏而不听,因怒而归缪公也。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所为也,其义不行也。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,故雪殽之耻,而西至河雍也。
秦缪公相百里奚。晋使叔虎、齐使东郭蹇如秦,公孙枝请见之。公曰:“请见客,子之事欤?”对曰:“非也。”“相国使子乎?”对曰:“不也。”公曰:“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。秦国僻陋戎夷,事服其任,人事其事,犹惧为诸侯笑,今子为非子之事!退!将论而罪。”公孙枝出,自敷于百里氏。百里奚请之。公曰:“此所闻于相国欤?枝无罪,奚请?有罪,奚请焉?”百里奚归,辞公孙枝。公孙枝徙,自敷于街。百里奚令吏行其罪。定分官,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。今缪公乡之矣。其霸西戎,岂不宜哉?
晋文公将伐邺,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。文公用之,果胜。还,将行赏。衰曰:“君将赏其本乎?赏其末乎?赏其末,则骑乘者存;赏其本,则臣闻之郤子虎。”文公召郤子虎曰:“衰言所以胜邺,邺既胜,将赏之,曰:‘盖闻之于子虎,请赏子虎。'”子虎曰:“言之易,行之难,臣言之者也。”公曰:“子无辞。”郤子虎不敢固辞,乃受矣。凡行赏欲其博也,博则多助。今虎非亲言者也,而赏犹及之,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。晋文公亡久矣,归而因大乱之余,犹能以霸,其由此欤?
白话文翻译
第一点说:贤能的人做事,即使地位尊贵也不随便行事,即使被君主听从也不迎合谄媚,一定要符合道理才行动,一定要符合道义才去做。这是忠臣的行为,是贤明君主所喜欢的,却是不贤君主所厌恶的。(不贤君主厌恶忠臣,)并非厌恶忠臣的言辞(表面上可能还会认同)。君主即使不贤,他们喜欢忠臣言辞的表面态度和贤明君主是一样的,但实际行动却和贤明君主不同。因为行动不同,所以他们的功名祸福也不同。正因为如此,伍子胥被阖闾欣赏,却被夫差厌恶;比干生前被商纣王厌恶,死后却被周朝推崇。
周武王率军到达殷都郊外时,车系带掉了。身边五个侍从官员,没有谁愿意去系好它,说:“我们侍奉君主的职责,不是系车带。” 周武王左手放下白羽旗,右手放下黄钺,自己费力地把车系带系好了。孔子听说后说:“这五个人能成为帝王的辅佐,是因为他们坚守职责;不贤的君主是容不下他们的。” 所以天子有比不上平民的地方,大国也有比不上小国的地方(指在坚守原则上)。
秦穆公见到戎人由余,很欣赏他,想留下他,但由余不肯。秦穆公把这事告诉蹇叔。蹇叔说:“您把这事告诉内史廖吧。” 内史廖回答说:“戎人不懂得音乐和美味,您不如送给他们这些。” 秦穆公就把十六名歌女乐师和优秀的厨师送给戎王。戎王很高兴,被迷惑得国家大乱,饮酒昼夜不停。由余多次劝谏,戎王不听,由余因此愤怒地归顺了秦穆公。蹇叔不是不能做内史廖做的事(用女乐迷惑戎王),而是认为不符合道义,所以不做。秦穆公能让臣子时时坚守正义,所以能洗刷殽之战的耻辱,向西扩张到黄河、雍地一带。
秦穆公任命百里奚为相国。晋国派叔虎、齐国派东郭蹇出使秦国,公孙枝请求接见他们。秦穆公说:“请求接见客人,是你的职责吗?” 公孙枝回答:“不是。” 秦穆公又问:“是相国派你去的吗?” 回答:“不是。” 秦穆公说:“既然这样,你做的就不是你该做的事。秦国地处偏僻,被当作戎夷之国,每个人都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,还怕被诸侯嘲笑,现在你却做不该做的事!退下!我要治你的罪。” 公孙枝退出去,到百里奚那里陈述情况。百里奚替他求情。秦穆公说:“你是听相国说的吗?公孙枝没罪,你求什么情?如果有罪,求情又有什么用?” 百里奚回去,拒绝见公孙枝。公孙枝搬走了,到街上陈述自己的罪过。百里奚命令官吏对他执行处罚。明确职责、分定官职,这是古人制定法度的原则。现在秦穆公遵循了这一原则。他能称霸西戎,难道不是应该的吗?
晋文公要攻打邺地,赵衰献上战胜邺地的方法。晋文公采用了,果然取胜。回来后,将要行赏。赵衰说:“您要赏根本呢?还是赏末节呢?赏末节,那么冲锋陷阵的士兵该受赏;赏根本,那么我这方法是从郤子虎那里听来的。” 晋文公召见郤子虎说:“赵衰献上战胜邺地的方法,邺地已经攻下,将要赏他,他却说:‘这方法是从子虎那里听来的’,请让我赏你。” 郤子虎说:“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我只是说说而已。” 晋文公说:“你不要推辞。” 郤子虎不敢坚决推辞,就接受了赏赐。大凡行赏,要力求广泛,广泛了就能得到更多帮助。现在郤子虎不是亲自献计的人,却能得到赏赐,这就是疏远的人也能尽心竭力、贡献智慧的原因。晋文公流亡很久,回国后面对的是大乱后的残局,却还能成就霸业,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?
注释
不苟为:不随便行事,“苟” 指随便、轻率。
自阿:自我迎合、谄媚,“阿” 指迎合。
中理:符合道理,“中” 指符合。
子胥:即伍子胥,吴国大夫,辅佐阖闾称霸,被夫差赐死。
阖闾:春秋时期吴国国君,伍子胥辅佐他称霸。
比干:商纣王的叔父,因直谏被挖心,周朝建立后被推崇。
系:指车系带,用于固定车轮与车轴。
五人御于前:五个在前面驾车的侍从官员,“御” 指驾车的人。
白羽:古代用白色羽毛装饰的旗子,象征指挥。
黄钺(yuè):古代用黄金装饰的大斧,象征权力。
由余:原为戎人大臣,后归秦,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。
蹇(jiǎn)叔:秦穆公时的大夫,以智谋著称。
内史廖:秦国官员,内史是掌管法令、文书的官职。
五音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种音阶,代指音乐。
五味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五种味道,代指美味。
殽(xiáo)之耻:指公元前 627 年,秦军在殽山被晋军击败的耻辱,后秦穆公复仇成功。
河雍:黄河、雍地(今陕西凤翔一带),代指秦国向西扩张的疆域。
百里奚:秦穆公时的相国,辅佐穆公称霸。
叔虎:晋国大夫。
东郭蹇(jiǎn):齐国大夫。
公孙枝:秦国大夫。
敷:陈述、辩解。
邺(yè):古地名,在今河北临漳,春秋时期属卫国。
赵衰(cuī):晋文公的谋臣,辅佐文公称霸。
郤(xì)子虎:晋国大夫,赵衰的谋略源自他。
骑乘者:指冲锋陷阵的士兵,“骑乘” 代指作战的士兵。
延伸阅读
《史记・秦本纪》:记载了秦穆公重用由余、百里奚等贤才,称霸西戎的过程,与本文中 “秦缪公见戎由余…… 西至河雍也”“秦缪公相百里奚…… 岂不宜哉” 的内容相互印证,可补充秦国崛起的历史背景。
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 孔子强调君主和臣子需坚守原则,与本文中 “贤者之事也,虽贵不苟为,虽听不自阿” 的思想一致,都主张 “行合乎义” 的重要性。
《左传・僖公三十三年》:详细记载了殽之战的经过(秦军被晋军伏击,大败)及秦穆公后来如何复仇,与本文中 “故雪殽之耻” 的内容相互补充,展现秦穆公 “立其正义”(为战死将士复仇)的决心。
相关阅读
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:核心论述 “行赏必合乎义”,与本文中晋文公 “赏及郤子虎” 的故事相呼应,强调 “赏博则多助” 的道理,可系统理解 “义赏” 对凝聚人心的作用。
《战国策・秦策》:记载了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的事迹,如 “百里奚,虞之亡臣也,穆公举而用之,遂霸西戎”,与本文中 “秦缪公相百里奚…… 定分官” 的内容一致,说明 “任人以职、坚守法度” 是秦国强大的关键。
《国语・晋语》:收录了赵衰向晋文公献策的多个案例,如 “文公问元帅于赵衰,对曰:‘郤縠可。’” 展现赵衰 “不居功、举贤才” 的品格,与本文中 “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…… 盖闻之于子虎” 的行为一致,说明晋文公称霸离不开谋臣的 “公心”。
发表评论(人工审核后显示)